【在房間錄音必看】獨立音樂人最容易忽略的兩大敵人:噪音與反射聲
如果你剛買了麥克風、錄音介面和耳機,正準備在房間裡錄製第一首歌,恭喜你!這絕對是創作路上最令人興奮的時刻之一。
但在按下錄音鍵之前,有兩個「隱形敵人」你必須先處理好:
噪音(Noise)
反射聲(Reflection)
這兩個問題若被忽略,就算你唱得再好、器材再昂貴,最終的聲音品質依然會大打折扣。
1. 噪音:錄進去的可能比你想像的多
噪音是房間錄音裡最常被忽視的陷阱。常見來源有:
窗外的車流聲、街道噪音
冷氣、電風扇、電腦風扇的持續運轉聲
歌手身上配件的碰撞聲、翻動歌詞本的紙張聲
這些聲音感覺很微小,真的有需要特別注意嗎?
千萬別輕忽這些細微的噪音,因為在後製混音時,通常會用壓縮器(Compressor)把人聲中較小聲的部分拉大。這時這些噪音也會一併被放大,最後導致人聲被噪音淹沒。
儘管現今 AI 降噪工具已非常強大,但仍無法完美去除所有噪音,且處理過程常往往會犧牲掉人聲的細節。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:在錄音前就盡量減少噪音源。
👉 小技巧:
錄音前關掉所有不必要的電器。
將歌詞印在平板或手機上,減少翻動紙張的聲音。
如果你的房間靠近馬路,試著在車流量較少的時段錄音。
調整麥克風方向,避開噪音來源
2. 反射聲:回音越少,品質越好
反射聲就是我們常說的「回音」(Reverb / Echo)。
理想情況下,麥克風應只收錄從嘴巴直接發出的「直達聲」,而非經牆壁、家具反射回來的「反射聲」。
反射聲過多會導致:
人聲變得混濁、不清楚
後期混音難以處理,限制效果調整的彈性
或許有人會說:「但我喜歡房間的自然回音啊!」
事實是——這些聲響可以在混音製作時自由加上,而且更可控;但如果直接錄進去,後續調整的彈性反而會大幅降低。
👉 結論:錄音時盡量保持「乾淨」,反射聲越少越好。

3. 減少反射聲的四個關鍵
雖然無法完全消除反射聲,但我們可以盡量削弱它:
(1) 距離是你的好朋友
離牆壁越近,反射聲會越明顯。這是因為聲波反彈回來的路徑較短,沒有足夠時間衰減。專業的錄音師甚至能從錄音中聽出你是否貼著牆壁錄音,這絕對不是你想要的主唱效果。
👉 錄音時,盡量與牆壁保持至少 50 公分以上的距離。
(2) 材質選擇至關重要
試著想像一下,家中通常哪個房間的回音會最大?
答案是浴室。 因為浴室的牆面通常堅硬、平整又光滑,最容易產生回音。
而最適合錄音的房間通常是臥室,因為臥室裡有許多柔軟且不規則的表面,像是:衣櫃、床墊、窗簾、書架
👉 盡量讓你的麥克風朝著這些方向收音,而不是光禿禿的牆面
(3) 空氣間隔的魔法(Air Gap)
將吸音材料與牆面保持一點距離,而不是直接貼在牆上。這樣聲音需要經過『空氣 → 吸音材料 → 空氣間隔 → 牆面』多次介質轉換,能大幅提升衰減效果。
(4) 善用麥克風的指向特性
在房間錄音時,我們通常會使用「指向性麥克風」,它的特點是對「正面」的聲音最靈敏。因此,我們只需優先處理麥克風前方(也就是歌手後方)的反射聲。

4. 把現成房間變成專業錄音室:用最少資源達到最佳效果
想在家裡擁有專業的錄音環境,不一定要花大錢購買昂貴設備。其實只要善用現有空間和家具,就能大幅提升錄音品質。以下幾個步驟,教你如何用最少的成本,把房間變成專業錄音室。
(1) 選擇合適的房間
挑選家中柔軟家具最多、堅硬牆面最少的房間,通常臥室就是最佳選擇。
(2) 擺放麥克風的位置
避免靠近牆壁:太靠牆會產生明顯的反射聲。
避免房間正中央:中央容易產生駐波,導致某些頻率過度共鳴。
朝向房間較長的一側:讓聲音有更多距離衰減的空間。
朝向柔軟或不規則的表面:例如床鋪、窗簾或書櫃,可有效減少反射聲。
(3) 善用吸音材料
床墊或棉被:是最方便的吸音材料。可放置於你與麥克風後方,並保持一定距離,也不要直接貼牆,保留一些「空氣間隙(air gap)」以增強吸音效果。
地毯或瑜伽墊:鋪在麥克風腳架下,吸收從地板反射回來的聲音。
衣櫃與衣服:錄音時打開衣櫃門,避免形成平整反射面,同時利用衣服吸收多餘反射聲。
布料與窗簾:在空牆上掛上衣物、毛巾或布簾,並拉上窗簾,增加柔軟表面比例。
只要按照以上方法佈置,你的房間就能搖身一變,成為媲美專業錄音室的優質空間!

👆 麥克風建議擺放位置
5. 常見的錯誤
❌ 躲進衣櫃錄音 → 雖然有柔軟的衣服但是距離太近,會讓聲音聽起來悶悶的、不自然。
❌ 蓋著棉被錄音 → 同樣會讓人聲聽起來狹窄。
❌ 貼滿薄吸音棉 → 這類材質通常只吸收高頻,低頻繼續反射,結果反而更糟。
❌ 麥克風遮罩 → 市面上常見的麥克風遮罩通常距離太近且位置錯誤,指向性麥克風優先需要吸音的位置是麥克風前方(也就是歌手後面),而非麥克風後方。

👆 以上都是不建議的錄音方式 ❌
結語:乾淨錄音,才是好作品的基礎
錄音的成功不僅僅依賴昂貴的設備,更需要良好的環境與正確的觀念相互配合。
記住這三個核心原則:
噪音越少越好 — 從源頭控制環境噪音
反射聲越少越好 — 創造乾淨的收音環境
善用房間既有家具 — 讓現有物品成為你的助手
只要掌握這些原則,你就能在家中錄出乾淨、專業的人聲,讓你的音樂作品更具說服力。